《许纪霖中国文化30讲(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纪霖中国文化30讲(全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许纪霖中国文化30讲(全集) 许纪霖 中国文化 3 30 0 讲 书目 发刊词:传统文化如何成为才智? . 3 01 | 导论:理解传统文化,你须要一套结构 . 9 02 | 孔子:为什么是他实现了文明的突破? . 14 03 | 儒生:为什么儒生是传承文化的力气? . 19 04 | 孟子:不管你信不信,人人皆可为尧舜 . 23 05 | 荀子:为什么说两千年来,皆荀学也? . 28 06 | 董仲舒: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他的儒学? . 33 07 | 朱熹:存天理、 灭人欲原委什么意思? . 37 08 | 王阳明:差点完成儒家的新教改革 . 42 09 | 儒道互补 1:天地有情还是无情?
2、. 46 10 | 儒道互补 2:如何实现人生的进退平衡? . 50 11 | 外儒内法:传统政治的隐私是什么? . 54 12 | 儒墨结合:历史治乱循环的深层逻辑 . 58 13 | 儒家:为什么是一种另类的宗教? . 62 14 | 道教:中国人为何追求长生不老? . 66 15 | 佛教:超越生死的隐私是什么? . 73 16 | 中国宗教:不讲信不信、只问灵不灵 . 74 17 | 央地关系:封建是一个好东西吗? . 79 18 | 治理模式:为什么要兼用儒道法? . 84 19 | 人才选拔:察举好还是科举好? . 88 20 | 君臣关系:为什么会从共治走向专制? . 92 21
3、 | 差序格局:人情社会是如何炼成的? . 96 22 | 家族:传统大家庭原委谁说了算? . 101 23 | 士绅:凭什么在乡土社会有权威? . 104 24 | 商人:为什么古代要实行抑商政策? . 109 25 | 江湖:体制外的主流社会倒影 . 113 26 | 时间的中国:文明共同体 . 118 27 | 空间的中国:多元复合体 . 123 28 | 东与西:谁完成了古代中国的统一? . 128 29 | 南与北: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为什么不同步? . 133 30 | 结论:中国文化的将来在哪里? . 138 发刊词:传统文化如何成为才智? 2022-7-6 穿过表象,抓住结构 你
4、好,欢迎来到中国文化 30 讲,我是许纪霖。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你的第一反应也许既有诸子一百零一家、唐诗宋词、也有琴棋书画、亭台楼阁,当然也少不了京剧昆曲、节日风俗等等。 没错,它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但我的这门课,并不会一一给你讲到。因为在我看来,它们只是文化的表象,也就是文化呈现出来的样子。假如你只是从表象去看传统文化,不光觉得特殊庞杂,而且,分不清晰哪是精华,哪是糟粕,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道从何学起。 我要教给你的,是一个打通千年历史,站在高处俯瞰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性框架。我会用两条脉络,从文化的角度说明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一个脉络是精神,解决的是道德心灵的问题,中国的思想以儒家为核心,其他
5、的思想,包括宗教,它们和儒家或互补、或合流,共同形成了文化精神的三个结构:核心结构互补结构和信仰结构。 另一个脉络是现象,也就是社会政治的问题,政治制度的关键改变和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确定了中国文化的面貌。最终一个模块总体结构,我会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为你总结中国文化演进的大规律。 传统不是古代的,而是今日的 你可能会说,我是一个现代人,我对那些古代的东西,就算感爱好,但似乎也没那么紧迫,年纪大了再渐渐学也不迟。我特殊理解你,许多人都把传统文化当成修身养性的东西了,终归眼前的有那么多商业思维、科技进展跟工作、生活关系更紧密。 但是我得告知你,你可能错过了更宽广的将来!人不能只盯着眼前在公司里
6、能不能升职,创业能不能胜利,更要看到大趋势。 今日最大的趋势是什么?就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其次大经济体,而我们又是一个带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这个大趋势里,个人发展面对的一切问题,都有传统的根源。假如只是简洁接受过去对传统的说明,你就会觉得传统是一种阻碍。事实上,传统不是过去,而是今日对过去的理解。时代变了,对传统的理解也正在变更。每个时代都须要重新说明传统。传统并不是古代的东西,而是古代留下来的,留在我们血脉里的东西。 举个简洁的例子,就像中庸这样的概念,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早就融入到中国人的底层逻辑当中,确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确定了我们的的价值推断。你能说,传统文化只是退了休拿来修身养
7、性的吗? 我的这门课,就是这样一种用系统性框架,对传统进行重新说明的尝试。 把古代学问转化成传统才智 这门课,我在高校的课堂上已经开了 20 年,也持续思索和迭代了 20 年。这几年也给企业家们讲了好几轮,可以说是我的品牌课程。这 20 年,我花功夫的,不是琢磨如何把传统文化里的那些学问点讲清晰,这是今日一个一百零一度词条就能干的事,我是尝试把已知的、浩大的中国古代文化现象,浓缩成对当代人有用的,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论。 这件事,不简单。 所以,我讲传统文化,会首先给你描绘森林,这样你就能自己去观赏每一棵树木。我把自己的阅历概括成:一个规律,一个方法。 一个规律就是文化精神和现象是互动关系; 一
8、个方法就是找到时空两条脉络的交汇点。 我所说的结构,就是这样总结出来的。从先秦到晚清,中国文化从表象来看,文化不断改变,好像抓不住头绪,但你要是把它们放到我所说的那五层结构里,会发觉它们背后有一条隐秘的双线结构存在,暗暗地支配着、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这个双线结构包括精神和现象两个部分,而且它们是在彼此互动中成形的。我找到了时间和空间这两条脉络的交汇点,抓住历史上发生的那些对今日依旧有意义,有影响的关键改变。带你把中国传统文化这本大书读薄。 学习传统才智要靠领悟 说到这儿,我来做个自我介绍吧。我是复原高考之后的第一届高校生,所以你可以知道,在进入高校之前,我在中国社会的广袤天地历练过。从华东师范高
9、校毕业后,我就留校任教,已经有 37 年了。我在哈佛高校做过高级访问学者,也在东京高校担当过客座教授。 要是你读过我的书,可能会有点怀疑,你不是特地探讨中国学问分子和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吗?为什么要来得到开一门传统文化的课程呢? 这恰恰是因为我的学术站位,让我更有打通传统和现代的意识。今日的中国始终处在传统中国的延长线上。要阐述现代中国,肯定要追溯千年文明。这就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要回看他的童年和家庭一样。 我给高校里的学生讲过这门课,也给有社会阅历的企业家、职场精英讲过这门课。我发觉越是有生活阅历、工作阅历的人,对这门课的理解越深化,也越喜爱我这门课。 所以,我也希望,你能调动自己珍贵的人生阅
10、历,让你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古老的中国传统对话,打通历史与现实。这样,你才能明白,作为群体中的一个个体,你为什么会成为你自己,你才知道我们的将来在哪里。 最终,请允许我讲个小故事。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你肯定不生疏,他在高校里第一次听高等数学这门课的时候,讲台上来的是一位老先生,上来第一句话就说:同学们,我今日教你们的高等数学,是没有用的。在场的同学一愣,老先生缓缓地补了一句:但是,这个学问却是好的。 这个说法放在传统文化上,也很恰当。 很期盼你能够加入这门课,跟我一起进行思想的探险! 01 | 导论:理解传统文化,你须要一套结构 2022-7-6 你好,欢迎来到中国文化 30 讲。我是许纪霖。
11、在切入正题之前,先讲一个小故事。 前几天,我和一位哈佛高校的教授吃饭,她问我,你知道现在哈佛最热门的人文课程是什么吗?我听了大吃一惊,原来是东亚系普鸣教授开设的中国文化课程,中国古代伦理与政治理论!这门课有 730 多位学生选修,课堂放在哈佛最大的礼堂桑德斯剧院。 那么,为什么哈佛学生喜爱这门课? 哈佛学生是要在东方才智里面为自己找寻人生将来的参考路标。 好了,你现在像哈佛学生一样,也已经坐在了我的课堂。言归正传,第一讲作为整个课程的导论,我想从传统这个核心概念说起,跟你提纲挈领地介绍,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和方法。 传统就是留在我们血脉里的东西 首先,定义问题,传统究竟是什么?事实上,
12、我们怎么理解传统,确定了怎么相识自己。 举个例子,礼教,这当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它被加了个定语吃人的礼教。礼教真的是坏的、限制人的牢笼吗?宋代以后,礼教的背后是宋明理学思想。那理学真的就是灭人欲吗? 事实上,理学最初是一种提倡人精神独立自觉的思想。假如说孔子的儒学标记着中华文明的一次大突破,那么最初的理学,意味着这个文明里的每一个个体的大觉醒。但是,理学在现实中的影响,竟然跟它的宗旨完全相反。 那么,今日我们应当怎么看待理学,怎么看待礼教呢?101 年前,鲁迅说救救孩子,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跟上西方的脚步。但是,这 101 年来,我们所处的环境,中
13、国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假如还用 101 年前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就不只误会了过去,也误会了今日的自己。这几年,思想文化探讨者越来更加现,我们不能把传统等同于过去,对立地看待它。传统中有许多观念跟现代的、西方的思想观念是接轨的。 所以,在定义传统的时候,我赞同美国芝加哥高校闻名的社会学家希尔斯的说法,他写过一本书叫论传统,里面有对传统的经典定义:传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是持续三代以上、接着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并被给予当代价值和意义的文化。 从这个定义动身,我要提示你留意三点,它们应当是你今日看待传统文化的动身点: 第一,持续性:传统文化不是全部过去的文化,历史上有很多文化,时过境迁
14、,早被人遗忘了,只有持续三代以上的文化,才有资格被叫做传统。 其次,当下性:传统不仅活在过去,而且活在当下。传统不是一件外衣,你想脱就脱,想穿就穿。传统是活的,活在我们的血脉里,活在我们的灵魂中。 第三,现实性:传统跟现实紧密相关。如何理解传统,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国所处的环境,也确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精神和现象互动 现在你明白了,我这门课想要带你学习的,是至今依旧对当代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传统文化。我要做的事,就是用一个简洁,但是说明力很强的结构,带你穿透纷繁困难的传统文化现象。我把它概括成:一个规律和一个方法。 一个规律,就是文化精神和文化现象是互动关系。 一个方法,就
15、是找到时间和空间这两条脉络的交汇点。 整个课程我会用 6 个模块,来给你讲我提炼出的这个结构。前 3 个模块,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包括核心结构、互补结构和信仰结构。后 3 个模块,是传统文化的现象层面,包括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总体结构。 现象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但精神、思想还有观念都是抽象的,躲藏在现象背后。你要理解我提炼出来的这个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就不能把精神和现象截然两分。你肯定要把握住它背后运行的规律:精神和现象是互动关系。思想观念可以影响社会现实,制度和社会也会反过来促进思想观念的进步。 光这么说,你可能觉得抽象,我们来看两个详细的例子。 思想观念是怎么影响文化现象的呢? 你
16、确定也知道,中国大部分人并不信宗教。但是你周边的亲人、同事、熟人,路过寺庙,也免不了进去烧个香拜个佛。这不太好说明,对吧? 不错,假如仅仅从现象来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我们都看不太明白的。在信仰结构模块,我就会给你分析烧香拜佛,原委算不算信仰。在中国,人和神之间形成了一个神人互惠关系。人去庙里烧香叩头,不是因为精神上真的信仰佛教,而是为了求得菩萨的庇护。 那观念又是如何影响社会现实的呢? 咱们设想一道选择题,假如遇到了大麻烦,怎么办?选项 A 是,找律师,选项 B 是,找关系。 假如这件事是从网上看来的,我信任,许多人都会理性地建议,找律师,走法律途径啊。但假如这件事发生在自己或者家人身上
17、呢?唯恐选择找关系的人要多得多。 同一件事,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选择? 我理解,这是中国社会千年来的基本特点确定的,专业的词,借用费孝通先生的定义,叫差序格局。简洁地说,中国人的人际网络,是以自我为中心,由自我到家人,由熟人 到生疏人,一层一层往外推,形成了彼此重叠的关系网络圈。传统中国人不太信任生疏人的信用,更情愿信任熟人的人情。所以,真遇到切身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找律师。 时间和空间交汇 探讨传统,我们就不得不面临两个听上去特别相像的词中国文化和中华文化,你觉得它们有区分吗?还是根本可以划等号? 在我看来,这两个词,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文化通常是从国家意义上来定义,它包含了
18、汉族的中原文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但是一般说到中华文化,通常是指的是以中原为核心的文明。 在我看来,在中国内部应当多讲中国文化,而面对海外华人应当多讲中华文化,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不仅有以儒家为核心的汉族中原文化,同时我们还要面对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从文明的传统来看,它们一点不亚于中原文明。 但是在海外华人面前,我们都是同源同种,基本属于同一个历史文化传统的汉人,就应当多强调中华文化或者中华文明,强调我们在历史和文化上都属于同一个共同体。 中国文化同汉族以及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用费孝通先生的话叫做多元一体,文化上是多元的,同时又构成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一
19、体。 你看,中国和中华,这两个概念在漫长的时间中会发生微妙改变,但是用今日的、当下的空间来理解,你就能找到你须要的答案。 所以说,只有站在在时空交织的脉络上,我们才能抓住关键问题。 说到这儿,你就能理解我讲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个基本方法了找到时间和空间这两条脉络的交汇点。 今日得到 到 这一讲我从传统的概念动身,给你说明了我总结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两个阅历:一个是传统文化的结构是在文化精神和现象是互动中形成的;另一个是把握这个结构,须要找到时间和空间的交汇点,才能拎出这个结构。 今日思索 考 你觉得,在你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中,传统文化很重要吗?为什么? 彩蛋: 中国文化的将来 划重点 1.传统不等于过
20、去。传统中有许多观念跟现代的、西方的思想观念是接轨的。 2.思想观念可以影响社会现实,制度和社会也会反过来促进思想观念的进步。 02 | 孔子:为什么是他实现了文明的突破? 2022-7-6 在课程起先之前,我想请你思索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 要知道,古代的中国这个概念,跟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不太一样,它不是指以某个民族为主建立起的国家,而是指以共同的文明组织起来的国家。 这个文明的核心结构,就是儒家思想。它解决了中华文明的一个根本问题:它的基本框架应当是什么样的?我认为,一个文明的基本框架,简洁来说,就是两种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你要了解古代中国的这两种秩序,首先就要了解儒家。 儒家
21、,你肯定不生疏,我们会从几个重要人物切入,看看他们怎么在两种秩序的基本框架下,一步步完善儒家思想,塑造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结构。 第一个要讲的,当然就是孔子了。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话代表了中国人心目中孔子的崇高地位。这话很夸张吗?我告知你,从文明的角度来说,一点也不夸张。为什么呢?孔子在历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突破。 文明的突破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文明的突破? 文明的突破就是说一个民族的原生态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量变,突然在某一历史时刻发生了质变。这个质变是什么呢?就是从特别的民族文化,升华为普世的高级文明。它不仅对于本民族的历
22、史有意义,而且具有影响全人类的力气。 不是全部的文化都可以称为文明。文化无所不在,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文化。但文明就不一样了,只有那些对全人类都有普世影响的文化,才配得上叫做文明。 德国大思想家雅思贝尔斯发觉,大约公元前 600 到 400 年这段时间,在欧亚大陆,有几个地方几乎同时发生了文明的突破,诞生了古希腊文明、犹太教-基督教文明、印度教文明,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呢,诞生了中华文明。这几大文明,被称为轴心文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为解决人类普遍秩序供应了完整的方案。而且,这几大文明都历经两三千年,对今日的世界依旧有巨大的影响。 文明的突破,就是思想的突破。它有两个必要的条件: 第一,
23、要有完成思想突破的标记性人物; 其次,要有实现文明升华的历史环境改变。 至圣先师 先来讲第一个,人的因素吧。 文明的突破不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肯定要有特别人物的诞生。这在西方叫做先知,比如摩西、耶稣、默罕默德、苏格拉底,而在中国叫做圣人。孔子后来就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我们知道,孔子生活在春秋。春秋之前就是上古到西周漫长的历史。那时候,古人最关切的问题就是天。古人敬畏天,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祭天,了解老天是怎么想的。到了周代,人们对天的相识发生了改变。周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天命常变,天抛弃商朝是因为商纣王暴虐,而天帮助周呢,是因为周文王爱惜一百零一姓,有功德。你看,天的意志跟人的行为有了联系,人
24、的能动性起先凸显。 周朝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新的社会制度,也就是周礼。孔子不是说吾从周吗,他毕生的志向就是让这整个社会复原到周礼的秩序中。 但是,在周朝的末期,原来维系周王朝统治的宗族血缘越来越淡,支持它的制度周礼也就难以维持了。不遵循周礼的诸侯强大起来,并没有受到天命的制裁。这就出现了一个 问题:人为什么肯定要遵循周礼呢?大家已经没了敬畏天这个外在动力,礼的基础就动摇了。 这就是孔子面对的社会现实。你听说过的礼崩乐坏,就是在说这件事。孔子须要找一个内在动力,用它来挽救溃败的社会政治秩序。 孔子完成了一件震天动地的大事儿,他从礼的背后,发觉了仁。孔子通过反思,提出了人的心灵秩序。这就是
25、我说孔子实现了文明突破的缘由。 仁这个字在论语中出现了 109 次,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 仁究竟意味着什么?细读论语,你会发觉孔子根本没有给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你知道,周代的人信任礼,礼是一套周公制定的道德伦理规范。那么,仁是什么呢?简洁地说,仁就是一个人对道德规范的内在自觉。 孔子认同上古以来的天命观。但是在他那里,人们敬畏天,不是因为本能的恐惊,而是因为有内在的自觉。作为一个人,你心里清晰地意识到,天是一个终极裁判,会裁定你的行为是不是符合天的意志。这样,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依照天的意志来行动,自然也就会发自内心地遵循礼,遵循社会秩序了。 虽然先秦儒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但是孔子的思
26、想还是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更。从一件小事上你就可以视察到这种改变。在过去,君子指的是贵族,而小人呢,指的是平民一百零一姓,这是一组相对的身份概念。到了孔子以后的时代,君子跟小人有了全新的道德含义。君子是指有德之人,小人就是指缺德的人。只以道德论高下,抹平了外在的身份、财宝、阶级差异。你不要小看这个转化,其实它表现出一种儒家式的同等观念。西方人是上帝面前人人同等,而儒家呢,是人人皆可为尧舜,在道德面前,也是人人同等。 学在民间 刚才我已经讲了,中国的文明突破,除了人之外,还须要其次个条件,就是社会环境的改变。你想想,为什么不是更早,也不是更晚,偏偏就到了春秋战国,中国发生了文明突破?莫非之前
27、就产生不了孔子吗? 还真产生不了。为什么?像孔子、老子、苏格拉底、耶稣、默罕默德、释迦牟尼这样的先知性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反潮流。先知的诞生,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身份的独立,另一个是心灵的自由。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产生这样的人。 什么样的环境呢?这个环境,要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经验解体、自由和突破这三个过程。 春秋之前,周朝的贵族或者其他文化人,不是依附于君权,就是被贵族豢养。身份不独立,哪里来的心灵自由呢?贵族依附君权,那些文化人呢,为君主和贵族服务,也通通都是官家人。 只有到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原有的社会制度解体了。于是,这些贵族和文化人纷纷流落到社会上,像孔子自嘲的那样成为丧
28、家之犬,用学术语言说,叫自由流淌资源。 孔子是第一个把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的人,他是中国第一位老师。在孔子之前,只有国家才能办教化,接受教化的只能是贵族。到了孔子办民间教化,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三,成才率 2.3%!弟子当中,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有,像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和孔子一样出来到民间讲学的,还有老子、墨子,和其他更多的文化人。这群人身份独立了,心灵也解放了,可以自由地传播思想。这才出现了一百零一家争鸣,这才产生了文明的突破。 现在你肯定明白了,为什么中华文明的突破只可能发生在春秋战国。解体、自由、突破,是实现文明突破三个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在这个时候,刚好都发生了。 今日得到 到 这一讲我
29、们讲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神圣的使命,给周礼这个行将崩溃的秩序,找到新的内在动力,这就是仁。每个人都具有 仁的道德自觉,才能自发地实践礼。孔子提出的仁,就是中华文明突破的一个重要标记。文明的突破,不仅须要孔子这样的先知,还须要相应的社会条件,让这些先知和思想可以诞生和发展。孔子开创了学在民间的传统,拥有了一大批学生,最终形成了儒家这个思想流派。 今日思索 考 仁是道德心灵秩序,礼是社会政治秩序,你怎么来理解仁和礼的关系呢? 划重点 1.仁就是一个人对道德规范的内在自觉。 2.西方人是上帝面前人人同等,而儒家呢,是人人皆可为尧舜,在道德面前,也是人人同等。
30、 03 | 儒生:为什么儒生是传承文化的力气? 2022-7-8 上一讲,我给你讲了孔子实现了中国的文明突破,给外在秩序周礼,给予了内在自觉的仁,同时开创了学在民间的传统。说了半天,这些都是孔子个人的贡献。而儒家对古代中国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因为孔子个人的宏大,更是因为有儒家士大夫这个整体的文化传承力气。 你要知道,儒原来不过是从先秦管礼仪的一个职业,为什么到了孔子之后,成了一种特别的、甚至神圣的天职,后来又演化成了古代中国的一个拥有特权的阶层呢? 这其实是孔子对中华文明的另一个贡献。 从儒生到儒家 你可能想不到,孔子虽然是儒家的创始者,但是,他其实挺鄙视他那个时代的儒生的。 儒生原来是祭祀中的
31、一个职业,特地负责教人怎么行礼。到了西周末年,很多儒生就把教人周礼当作饭碗,混口饭吃。孔子很鄙视这帮人。在他看来,这帮人只懂外在的规则,没有什么内在的自觉,这就把周礼降格了。 孔子觉得,真正的儒生应当要有仁的自觉。他把没有仁,只是靠教周礼谋生的儒生,叫作小人儒。而他自己要培育的学生是另一种儒,叫君子儒。 这两种儒有什么区分?孔子说了两句话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君子谋道不谋食和君子忧道不忧贫。小人关切的是利益,谋求的只是温饱;而君子所追求的,不能仅仅是靠周礼混口饭吃,生活贫困一点没关系,重要的是内心要有更高的道德志向追求。周礼这套繁琐困难的礼仪,不是多余的修饰品,或者故作风雅。礼的背后蕴含着仁的价值
32、。作为儒生,就应当通过学习和实践礼,来实现仁这个志向。 通过这样的区分,孔子的儒,就从儒生这个职业里面分别出来,渐渐形成了一个思想流派。 中国学问分子的传统 你可不要小看这两种儒的区分。这个改变在中国人的精神史上,开创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传统,就是中国的学问分子传统。儒生、儒家士大夫,相当于古代的学问分子。他们不只是有文化的人,还代表着君权之外的另一种权力,文化的权力。 我在上一讲说过,孔子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官学之外办了私学。这件事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他在官方之外,又创立了一套文化系统。孔子之后,儒生对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有了自己独立的志向。这样才能不依附君权,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气。
33、中国的士大夫有一个独特的历史传统,就是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不是指担忧自己的饮食起居,而是担忧家国天下,不管他在权力系统中有没有地位,他都要这样做,因为学问分子对道德的执着,跟他的政治地位原来就没有关系。 你确定听过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能你会想,君主的事情有君主来管,儒生忧心什么呢?但是,儒家士大夫的性格就是如此,既要站在世俗权力之外,又要对等地去批判世俗权力。 这就是小人儒和君子儒的区分。一个君子儒,要跳出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角色,关切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事。所以孔子才说:士志于道。意思是,儒家士人的志向,就是道。所以,我把儒家士大
34、夫称为文化托命之人。 这个道,不是别的,就是我之前说的天命。孔子之后的儒生,接替了巫师的使命,成了天命的说明者。也就是说,儒生要实现的道德志向不是别的,而是天给予他的。仁和礼,就是天命在人间的表达。儒生要通过实践礼来实现仁。 士志于道 但是,跟商朝和西周的时候相比,天命的含义到了孔子那里,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之前人们谈到天,主要是说自然之天和命运之天。这是什么意思呢?自然之天,指的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宇宙或者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命运之天也好理解,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个天好像有跟人相通的意志。顺便说一句,这句话就是论语里面子夏说的。从前的巫师通过占卜来了解天命,就是在命运之天
35、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天的。 可是,孔子唤醒了人内心的自觉。所以在孔子那里,命运之天的意义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天不仅有意志,而且道德感更强了。我们可以把它叫作德性之天。 天命的秩序不是物理秩序,而是道德秩序。天人合一这个说法你确定听说过。你想想,儒家怎么达到天人合一呢?既然天有道德,人也是有道德的,那么,只要人遵循天提倡的道德,天和人不就相符合了,成为一体了吗?反过来说,人为什么要践行道德呢?就是因为这是天命给予人的使命。 儒家思想是一种人文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儒家理解的以人为本,跟西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不一样。儒家的人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人,他背后还有天命的支撑。而文艺复兴所强调的是人自身就拥有
36、强大的主体性。 你看,经过孔子的转化,天命就不是一个神奇的、只能靠占卜来揣测的东西,而是一个人可以知道的东西,因为它和人在道德上是相通的。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了,孔子本人并没有把这个事情讲透。论语里面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行得而闻也。就是说孔子不常说这个事情。这也是后代的儒学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套天命观,你可能听起来觉得很玄,但是它特别重要。对于孔子之后的中国士大夫来说,这就是指导他们行动的最高原则。你想,在君主违反天命的时候,儒生是要跟强权相抗衡的,这在中国古代是很危急的。这时他们最大的靠山、最大的精神动力,就是这个有道德的天命。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就遇到过许多次凶险。有一次,孔子带领一帮学生去宋国,在大树底下操练周礼。宋国的大司马桓魋很厌烦孔子,派人把大树砍倒了,要加害孔子。孔子连夜离开了宋国,学生为老师捏了把汗。没想到,孔子很自信地说:老天将实现仁德的使命给予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今日得到 到 孔子把儒家的儒生跟祭祀中的儒这个职业区分开了,定义了一种新的身份,也就是后来的儒家士大夫。他们始终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士志于道,是天命的担当者。用我的话来说,儒家士大夫就是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仁跟道德心灵秩序有关,礼同社会政治秩序有关。那么,这两个秩序,对于儒家来说,哪个更重要呢?在孔子之后,分为孟子和荀子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