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增教授临床诊病及用药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世增教授临床诊病及用药经验.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李世增教授临床诊病及用药经验 【摘要】李世增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现为国家级第五批名老中医和北京市级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阅历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中医学很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通过对李世增教授在行医理念、辨证精神、中医学的定位和学习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其学术思想。 【关键词】行医理念;临床诊病;名老中医阅历;李世增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阅历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阅历,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学问更加扎实。中医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培育中医人才,传承是重要途径。充分重视师承教化,师承
2、是中医药发展的主要传统模式,这是一个符合中医特点极好的继承模式。中医是实践性极强的医学,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中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只有多临床实践才能更深刻理解、验证老师的阅历心法,才能将老师的阅历转化为自己的学问,所以临床是中医的生命线。 临证时德术并重 我有幸师从于李世增老师,学习一年来收获很大,不但学习了老师超群的医术,还学习了老师崇高的医德。在医术方面,李老认为要读经典,抓精粹,勤临床。在医德方面,李老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治学方面,要忠实于学术真理,二是临证方面,要忠诚地对待病人。 临证时与时俱进 在临床实践中李老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肺系病、妇科病、男科病、皮科病及其他
3、疑难杂症,从望、闻、问、切立法、处方,每项必需详具,细致到煎服方法、饮食起居必具体嘱咐病人。李老在临证时提出了二个新的观点,一是五诊合参,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五诊合参是指在中医四诊的基础上增加“验诊”内容,即现代医学各项检验手段及诊疗技术,它拓展了中医的视野,对相识疾病的本质供应了很好的帮助,做为中医应当为我用之,与时俱进,丰富诊断内容,但应用之有度,对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肯定要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与灵魂。二是现代中医“三宝”,即护心、清肝、醒脾。护心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清肝药:桑白皮、黄芩、夏枯草、杭白菊、羚羊粉;醒脾药:藿香、佩兰、陈皮、白寇仁。 临
4、证时擅用药对 李老临床用药敏捷,擅用药对,擅用甘寒药,少用苦寒药,或寒热并用,或升降相因,或气血并调,或散收互补,多而不乱,主次分明,协作奇妙,浑然一体,达到了相辅相成的目的。常用药对有:桑白皮与黄芩既清肺热,又清肝热、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及痤疮患者;郁金与枳壳疏肝利胆,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月经不调、胆囊炎及脂肪肝患者;杭白菊与杭白芍既清肝、又柔肝平肝,临床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高血压及失眠患者;合欢皮与夜交藤养心安神,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患者;香橼与佛手疏肝理气,藿香与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公英与连翘清热解毒、清肝胃热;姜半夏与苏梗和胃降逆,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
5、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患者;荆芥与防风祛风止痒,芦根与白茅根清气分热及血分热,一气一血,气血双清,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痤疮、湿疹患者;夏枯草与生牡蛎清肝潜阳、软坚散结,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失眠、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症及痤疮患者。桑寄生与川断补肾调经,临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症。 临证时用药特点 李老治疗脾胃病,临床多为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化,李老认为此类病均病程日久,属气阴两虚,兼有肝胃郁热及血瘀,在治疗上李老擅用清、润、和、化瘀及补益五种方法,清法擅用公英、连翘及白花蛇舌草;润法擅用一百零一合、石斛、黄精;和法擅用姜半夏、苏梗;化瘀
6、法擅用丹参、三七、莪术;补益法擅用党参、炒白术、太子参、生黄芪;李老治疗慢性胃炎,尤其推崇蒲公英之用,李老认为蒲公英享初春少阳之气而生,甘寒平和,能清胃火,于清泻之中又有疏肝之性,以免闭门留寇,是为清泻胃火之上品。李老提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肯定要用化瘀药,轻症用丹参、三七,重症用莪术;如有肠化增生必用白花蛇舌草,现代药理探讨蒲公英、连翘及丹参均有抗炎作用,白花蛇舌草有防止细胞增生及抗癌作用1。 李老治疗肺系病,临床多为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在治疗上李老擅用清、泻、宣、降四法,寒证、热证均可应用此法,重在复原肺脏正常之宣发肃降功能。清肺用黄芩,泻肺用桑白皮,宣肺用杏仁,降肺用
7、炒苏子,同时还擅用川浙贝护肺,用丝瓜络祛风化痰通络,取其以络达络之意。李老治疗慢性咽炎常用四种茶饮方:清咽饮:麦冬30g、贡菊30g、青果30g、桔梗30g、生甘草30g;清肺饮:麦冬30g、贡菊30g、金银花30g、桔梗30g、生甘草30g;凉爽饮:麦冬30g、贡菊30g、罗汉果2个、石斛30g、生甘草30g;清补饮:西洋参30g、麦冬30g、枸杞子分60g、贡菊30g、生甘草30g,以上药物均分15次代茶饮用。 李老治疗妇科病,临床多为月经不调患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亦有痛经及不孕症。李老总结其病机有三:肾虚、肝郁、脾虚。在治疗上有三法:益肾、疏肝、
8、健脾,益肾药擅用桑寄生、川断、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熟地;疏肝药擅用郁金、枳壳、柴胡、香附;健脾药擅用太子参、党参、生黄芪、炒白术。李老认为痛经主要是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治疗在益肾、疏肝、健脾的基础上擅用丹参、元胡、佛手以行气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另外李老认为女贞子、熟地可促进卵巢功能,萹蓄有清热通经血作用,在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李老治疗皮科病,临床多为痤疮、湿疹,痤疮与中医文献记载的“肺风粉刺”一样,李老认为本病多因肺胃壅热或肠胃湿热熏蒸面部而发病,另外由于学习工作压力大,往往会导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会加剧本病之发作,故李老在治疗上擅用清肝热、清肺胃热之法,用桑白皮、黄芩、炙杷叶
9、、野菊花、浙贝清肝热、清肺热,白芷消肿排脓,且炙杷叶、浙贝及白芷有美容作用;用公英、连翘清胃热;荆芥、防风、蝉衣祛风止痒;用芦根、白茅根清气分热及血分热;夏枯草、生牡蛎有软坚散结、祛瘢痕作用。现代药理探讨桑白皮、黄芩、公英、连翘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削减炎性物质渗出2;荆芥、防风、蝉衣有抗过敏作用3。 李老治疗男科病,临床多为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遗精、早泄及不育症,李老认为此类病多属虚实夹杂,实者是由于“下焦湿热、气化失调”所引起,而本虚多与脾肾不足有关,在治疗上多标本兼治,治疗前列腺炎在益肾健脾的基础上,李老擅用萹蓄、瞿麦、黄柏、萆薢及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治疗前列腺增生,因病久入络,
10、气滞血瘀,李老擅用丹参、三七活血化瘀;夏枯草、生牡蛎软坚散结;同时还协作运用路路通以活血通络。每次遇到不育症患者,都仔细、细致的查看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尤其是精子检测结果,然后再辨病辩证用药,临床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病案一 患者,女性,62岁,主诉:胃脘胀痛半个月,时有烧心、反酸,无呃逆、无恶心呕吐,纳少,伴肠鸣、腹泻,大便粘滞不爽,每日3-4次,舌质嫩红,舌体偏大,苔发灰,脉细弦。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伴肠化生。中医诊断:胃痛,辩证:湿热瘀阻,脾气不足,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伴肠化生,治法:清热化湿,活血化瘀,健脾和胃,方药:公英12g、连翘12g、白花蛇舌草15g、藿香10
11、g、佩兰6g、姜半夏10g、苏梗10g、化橘红10g、白寇仁6g、厚朴6g、枳壳10g、丹参15g、莪术6g、焦三仙各10g、炙内金6g、丝瓜络6g、浙贝10g、党参12g、炒白术10g、生甘草6g。患者服药7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胃胀胃痛减轻,无烧心、反酸,纳食较前增多,大便正常,日一次,舌嫩红,苔由灰转白,有裂纹,脉细弦。调方如下:生黄芪20g、党参12g、茯苓10g、黄精12g、石斛10g、公英12g、连翘12g、白花蛇舌草15g、藿香10g、佩兰6g、姜半夏10g、苏梗10g、厚朴6g、枳壳10g、丹参15g、莪术6g,焦三仙各10g、炙内金6g、丝瓜络6g、生甘草10g,继服中药14剂后
12、症状消逝。李老认为患者肠鸣、腹泻,大便粘滞不爽,属肠胃湿热,舌质嫩红,舌体偏大属脾气虚,舌苔发灰属瘀血之象,故方药中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为主,健脾为辅,二诊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已正常,依据舌苔表现瘀象明显好转,有裂纹说明胃阴不足,应加强健脾养阴之功,削减燥湿药,故去化橘红及白豆蔻,加黄精既补脾益气,又能滋养脾胃之阴,加石斛养胃生津;患者舌苔虽无明显湿热之象,但依据胃镜结果提示胃炎伴糜烂,仍有内热,故清热解毒药继用,疗效显著。 病案二 患者,女性,49岁,主诉:反复发作咳嗽40年,加重1周,患者于40年前患支气管扩张,经治疗好转,此后反复发作感冒、咳嗽,时有咳血及胸痛,症状逐年加重,多次诊断为
13、支气管肺炎,每次均经输液抗炎治疗后症状渐渐好转,此次发病于一周前再次感冒,上述症状加重,咳吐大量黄痰,伴胸闷憋气,口干咽干,时有低热,严峻失眠,大便干,此次无咳血,舌质暗红,苔黄白少津,脉沉细弦。中医诊断:咳嗽,辩证:气阴不足,痰热阻肺,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药:太子参15g、北沙参12g、桑白皮10g、黄芩10g、杏仁10g、炒苏子6g、川浙贝各6g、鱼腥草10g、白花蛇舌草15g、连翘12g、桔梗10g、地龙10g、车前子10g、防风10g、一百零一合12g、化橘红10g、芦根10g、白茅根20g、丝瓜络6g、生甘草6g,患者服药7剂后,咳嗽
14、减轻,咳痰削减,仍口干咽干,时有咽痒,双眼干涩,失眠改善不明显,大便仍干,舌质暗红,苔黄白少津,脉沉细弦。调方如下:太子参15g、北沙参12g、元参12g、麦冬10g、桑白皮10g、黄芩10g、杏仁10g、川浙贝各6g、白花蛇舌草15g、地龙10g、一百零一合12g、化橘红10g、芦根10g、白茅根20g、丝瓜络6g、郁金10g、枳壳10g、丹参10g、三七10g、夜交藤15g、合欢皮15g。生甘草6g,患者服药14剂后,咳嗽基本消逝,睡眠亦明显好转。此病人咳嗽日久,近期病情加重,属本虚标实,现病人以标实为主,但李老实行了标本兼治的原则,扶正祛邪,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行干”,用太
15、子参、北沙参益气养阴,用桑白皮、黄芩、杏仁、炒苏子、川浙贝以泻肺、清肺、宣肺、降肺及护肺,用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用芦根、白茅根清气分热及血分热,用丝瓜络化痰通络;另因患者久病不愈,精神压力较大,肝气不舒,肝郁气滞,瘀血内停,心神失养,故病人在二诊时李老在前方用药基础上加郁金、枳壳疏肝理气;丹参、三七活血化瘀;夜交藤、合欢皮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卢柏震,周俐斐,侯桂兰,等.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探讨进展.医药导报,2022,28:344-346. 2黄畋.48种中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作用.中华皮肤科杂志,11012,16:307. 3葛卫红.荆芥、防风挥发油抗炎作用的试验探讨J.成都中医药高校学报,2003,25:55-57.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室、站建设项目,李世增名医传承工作站,项目号2022-SZ-C-42 作者简介:李红英,女,汉族,43岁,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主任,工作单位: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探讨方向:心血管内科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