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法问题社会调查报告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普法问题社会调查报告3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普法问题社会调查报告3篇 农村普法问题社会调查报告第1篇 我国已经实施了四个五年法制宣扬教化规划,经过20年的普法教化。农村法律学问极大普及,农夫法律学问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进一步变更,法制教化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特殊是偏远山区,普法教化仍旧存在诸多难题。特殊是部分农村普法教化的滞后,阻碍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当前农村普法工作主要存在着四难: 一是相识难统一,一些农村干部把普法教化当成是听话教化,要求农夫学法主要是为了让农夫听话。当看到农夫学法后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时,反而觉得农夫学了法
2、后不好管,认为农夫还是不学法才好管;还有的基层干部擅长断章取义,把普法当成好用教化,只普及与农夫履行义务有关的法律条文,而对于群众参加村务管理,行使民主权利方面的法律学问却视而不见;有的农夫则认为学法是司法部门的事,只要不犯法,学不学无所谓。 二是人员难集中,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夫在大部分时间里忙于耕种,农闲时外出务工,因而人员难于集中,普法的时间难以支配。 三是内容难理解,由于大多数农夫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抽象的法律条文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法的主动性,使普法效果难以保证。 四是经费难保障,农村普法经费严峻不足,缺乏至少的宣扬器材和阵地,有的连基本的法律教材都无经费印制和购买,致使
3、普法工作难以开展。 造成农村普法工作四难现象的主要缘由是:其一是权大于法的特权思想影响了农村普法的开展。由于个别村干部中存在着权大于法,以言代法、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这种不良倾向和现实的负面影响,使很多农村干部群众仍旧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相识不足。其二是执法不公现象挫伤了农夫学法的信念,普法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人员的公正执法。目前在部分乡村中司法、执法环境仍旧较差,严峻存在着执法混乱,效率不高等问题。使一些农夫群众对法律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进而失去了学法的信念,已取得学法成果也难以巩固。其三是枯燥单调的方式方法阻碍了农村普法的深化。一些地方没有依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延包、税费改革
4、,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新状况实行新的普法形式,而依旧沿用传统的上大课、放广播、搞宣扬栏、照本宣科等普法模式,这明显难以适应新形式下农村普法工作的客观要求。其四是农夫文化素养相对较低,也降低了普法效果。当前农夫的文化素养仍旧较低,文盲、半文盲的农夫占相当比例,增加了学法和接受法律学问教化的难度,客观上制约了农村普法效率的提高。 针对上述农村普法四难的现象,笔者对增加农村普法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学用结合,在普法过程中,要强调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为农夫营造良好的学法环境。二是普法与服务相结合,从农村的实际须要动身,把普法工作与解决群众普
5、遍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寓学法于用法之中,逐步使群众树立起遇到问题想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 二、农村普法工作应当有侧重,以更贴近农村实际生活为重点。要加大与土地承包有关法律法规的宣扬;加大市场经济法规的宣扬,解决农夫群众与市场经济大潮搏击中出现的有关新状况;加大与劳动保障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扬;加大与消费者权益法规的宣扬;使广阔农夫挚友了解鉴别产品质量、投诉、打击制假售假的相关法律法规,真正驾驭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和方法。 三、增加普法的敏捷性。针对农夫生产生活中的特点,普法工作要尽量避开农忙季度,努力做到生产、普法两不误。在形式上要把电影普法、文艺普法、法律询问、法律
6、集市、普法一条街,送政务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综合在一起,通过以案说法、图片解法、旁听审判、现身说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深化浅出、通俗易懂的墙头诗快板书顺口溜从而真正使农夫学法时坐得住、听的懂、学的进、记得牢。 四、健全农村普法工作机制。各级普法组织要把农村普法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使农村普法工作由软变硬;要努力提高普法人员的自身素养,使他们成为精通法律、酷爱业务的普法骨干;要健全监督机制。坚持和实行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的普法工作机制。要仔细抓好年度和阶段性的普法检查,充分发挥县镇人大的监督作用,每年要组织人大代表对普法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听取普
7、法工作汇报,以推动农村普法和法制建设的深化发展。 五、要保障好必要的普法经费,不断改善现有装备。拥有先进精良的普法装备和必需的经费保障,是加大普法力度的重要条件。因此乡镇级财政要把普法依法治理经费纳入正常的保障范围,严格根据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镇村两级普法经费惊慌的困难,以保障普法教化的顺当进行。 农村普法问题社会调查报告第2篇 前言 在局党组的重视下,市局成立了课题调研组,对全市乡镇普法工作进行调查现将调查中发觉的问题及对今后乡镇普法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才能抓出成效谈一些浅见: 一、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主体错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为法治国家。在中国没有全民的法治理念,就没
8、有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而全民法治理念形成,最主要是靠全民学法、知法、遵守法律、用法。作为普法工作又是全民学法的重要手段。应是全党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就列入常规工作来抓。根据十八大的精神及上级文件的要求,普法工作作为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环节。这项工作应是全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常规工作内容,由政府主抓,部门参加。在我市绝大多数镇党委、政府对普法工作的责任主体还搞错位。事实上搞成了部门主抓,政府参加。 2、位置摆不正 不少领导和基层干部(含村、居委会干部)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经济等硬件建设上,更由于市、乡镇两级对这些中心工作督促紧、考核严,村(社区)干部将主要精
9、力用于这些中心工作,普法工作在他们眼里,是可抓可不抓的事。崇尚时间就是金钱之类的好用主义观念,觉得参加普法工作费时、费劲而又难见干脆的经济效益,所以其主动性不高,根本没有将普法工作摆到应有的高度和位置。 3、乡镇普法力气薄弱 目前乡镇的普法工作主要靠乡(镇)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协作来做,虽然全市各乡(镇)都设有司法所,但每个司法所最多的二人,绝大多数司法所只有一人,由于司法所担当了普法教化、冲突纠纷调处、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众多事务,同时还要听从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所以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普法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单调 乡镇普法大多数时候还是实行横幅、标语、黑板报、宣扬橱窗、宣扬资料
10、等形式进行。有时候通过挂横幅、贴标语进行宣扬,往往造成农夫只知法律名称而不知其内容。至于分发的宣扬资料,虽然内容具体,但许多农夫未必能看得懂。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 5、普法考核流于形式 对阶段性普法宣扬考核验收,事前已将统一化的验收内容和有关要求印发下去先由各部门自查,然后抽调人员再进行抽查;实行的方式主要是听汇报、查档案、看笔记等,至于普法的实际效果无从考核,这种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式的普法宣扬,村组、农夫都不当一回事,消极应付,走走过场。 二、试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缘由 1、领导相识不到位 部分领导干部对普法的相识严峻不到位而且在普法教化中严峻缺位,相识不到位是对法制建设在推动中国社
11、会进程,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正确的相识和估价,没有相识到法制教化的重要性;严峻缺位是部分领导干部在法制教化,宣扬普及方面没有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带头作用,从某种角度可以说重人治,轻法治这种传统封建意识,影响到普法教化工作的开展。 2、广阔干部群众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相识不足 由于人治思想的根深蒂固和现实中生活存在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以罚代法等负面现象,使得不少的干部群众信访不信法,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质疑,挫伤了他们学法、用法和遵守法律的主动性。 农村普法问题社会调查报告第3篇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的宗旨,今年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
12、为我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值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爱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学问是运用法律的前提。高校生作为具有专业学问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汕头高校留校过年的50名外地高校(非本科法学专业)进行了调查。 一、 探讨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中学同学的帮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50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高校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状况如下: 1、85.13%的高校生
13、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亲密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高校生秉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信任以后会渐渐完善; 3、23.59%的高校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晰,73.33%高校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学问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一般法宣扬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假如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实行要求退货
14、的措施,13.85%高校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报警,让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高校生主见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肯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肯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高校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验; 9、83.0
15、8%高校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状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扬 属侵权行为,8.21%高校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晰侵权与否; 10、假如被侵权,5.13%高校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高校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学问,拿起法律武器爱护自己; 11、对于高校生闯红灯或骑自行车载人的行为,15.38%以为不必大惊小怪,10.77%认为要严格禁止,甚至8.72%的高校生主见应加以惩罚,65.13%认为应加强宣扬教化; 12、50.26%高校生认为法律的执行在新闻、报刊、电视、广播等
16、舆论的监督下最有效,18.97%认为在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的监督下行之有效,23.08%认为群众监督更有力,4.62%认为这取决于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最终有3.08%表示说不清; 13、79.49%高校生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14.36%则不认同,6.15%觉得得看钱数目大小,如数额较大则同意,数额小就无所谓; 14、80%高校生认为随意毁坏公共垃圾桶的行为属违法行为,13.33%则认为不违法,还有6.67%表示不清晰此种行为是否违法; 15、2.05%高校生表示从来不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吸取法律学问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90.77%承认很少有这
17、种自觉性,只有7.18%高校生常常关注这种法律案件且有吸取法律学问的热忱。 备注:本次调查问卷共200份,有效填写人次为195。 三、缘由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依据调查了解到,仍有14.87%高校生认为法律学问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生普遍认为专业学问才是他们应当努力与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把时间奢侈在学法律学问上并不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是极愚蠢的行为。据我切实了解,多数高校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课上基本卧倒一大片,更谈不上会主动学习法律学问。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高校生法
18、律意识淡薄的缘由之一; (2)传统的妥协性与劣根性。调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高校生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协观点,得过且过,不实行任何法律措施;(这将助长了违法分子的气焰) (3)缺乏实践性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发生的法律案件及从中吸取法律学问并尝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这一案件的学生仅占调差人数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数14.36%高校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验。高校生极少参与法律实践,是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相识的主要缘由之一。 (二)、老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看其他
19、与课程无关的读物或睡觉或听音乐等一切做与法律无关的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这好像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学传统了,这师生默契潜滋暗长,发展得顺乎自然。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学问更加贫乏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学问相对于其他学科,的确比较枯燥,老师授课方式又缺乏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呆板,学生昏昏欲睡,鲜有主动性; (3)学校宣扬力度不够,学生不能相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亲密性。 四、调查总结及应对措施 调查显示高校生的维权及遵守法律自觉性不高。要提高高校生的法律意识,必需实行多种途径和敏捷多样的方法。为此,我建议学校可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入手。 (一)进行普法教化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充分
20、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须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应讲授与学生有肯定联系的法律,简单提高学生爱好,增加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化获得值得运用法律手段爱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课加上老师死板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纳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探讨,多进行社会闻名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实践性的增加: 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普法教化终归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实行一些更详细,更行之有效的
21、方法,针对高校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育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驾驭,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遵守法律的警惕性,从而自觉遵守法律; 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学问智力竞赛; 3、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达到开拓视野,深化社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爱护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请有关办案人员或闻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 目前,公民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 ,成为推动法治进程的障碍 ,所以 ,树立法制观念 ,增加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们高校生的义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