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训考核方法改革方案(共4649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实训考核方法改革方案(共4649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计算机实训考核方法改革方案(共4649字)摘要:分析计算机实训课程考核的现状,通过引入美国项目管理指南中的“绩效管理”和“里程碑 管理”理念,提出一套客观、公正和准确地评价每个学生的考核改革办法,从实训的评分方法、评价 体系和评分标准三方面具体介绍该方法,并说明实施过程和效果。关键词:实训;考核方法;实践教学改革0 引 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强调 “工学结合”,即学中做,做中学。实践教学自然 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直接反映其最 终教学成果的好坏,这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特 色所在 1 。 国家强调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直接面 向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使高职教育转变思 路,依据
2、企业具体岗位的配置和能力需求,重新 开发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标在于 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开展各类实训课程 就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体现 2 。1 实训课程的考核1.1实训课程考核的现状实训课程的考核应该包括考核指标体系、考 核内容和考核的方法三大部件。在传统的实训课 程评价方法中,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量,简化考评 的复杂度,通常采用如下类似的公式进行评测。 最终成绩=考勤10%+作业10%+最终成果 80% 该方法的特点是容易操作、有一定的评价依 据;但是,该方法致命的缺点是无法反映实训过程中的形成性,容易造成评价失真,最终增加了 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的信任缺失。 在文
3、献3中,探索了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 的教学模式,谈到了过程考核和成果评价以及量 化评分,但是没有具体的考核方法。在文献4 中,陈述了实训的整体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实训 考核部分,开始注意增加考核的内容和环节,但 是仍然过于简单,没有形成完备的考核方法。在 文献5-6中,已经开始探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的实训教学考评模式,并且提出建立考核体系、 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的方案,但是该方法仍然缺 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没有深入的理论方法论证, 并且各种指标量化程度还不够具体,再者该文只 是举例说明其方案如何应用,没有具体实施方法 和实践效果分析,所以该方法虽然有很大进步, 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论证。 此外,以上
4、考核方式中都没有积极利用各种 现代化信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 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程序等。尤其在考核方法复 杂时,无疑给教师添加了大量的繁琐工作,最终 可能导致有考核体系但难以执行的结果。1.2实训课程考核的改革理念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强调以对应岗位为参 考对象,以其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课程设计。当然实训课程设计和考核也 需要反应岗位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课程的考核体 系和考核内容需要建立在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基础 之上,但是考核方法仍需要进一步创新,需要更 加具体更加准确、客观的评价方法,并需要一定 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证明。 我们提出的实训考核方法引入美国项目管理 指南(
5、PMP )中的“绩效管理”和“里程碑管理” 的理念 7 ,并将其思想应用到实训管理和考核中, 增加基本考核、阶段性考核、成果考核、附加贡 献等因素,并按比例折算到个人项目完成评价 中,最终达到形成性整体效果评价。该方法既可 以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也可以从项目全过程中 反应学生的工作贡献,并且与反应岗位能力的要 求不谋而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程评价方法。 定义1“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 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 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 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 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定义2“里程碑管理”就是按其重要程度
6、将 项目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安排 提交重要的成果或任务的检查。 此外,综合其他因素按比例形成学生最 终成绩,不仅可以反映其工作贡献和工作能 力,而且可以反映学生的其他综合素质,如 团队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素质,所 以该方法也是一种可以比较彻底全面反映岗 位素质的标准参考评价方法。2 考核方法改革方案2.1实训评分方法所建立的评价机制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要 突出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二是能客观评价项目 实施的效果;三是能公平、公正的量化学生的工 作效果。 首先,通过参与项目训练过程,建立学生 互评机制。在项目实战中,首先由小组进行互 评,然后进行组内学生的互评,实现工作的互相 认可
7、。在团队合作的开发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对 项目的某些环节产生意见上的分歧和遇到技术难 题,从而展开讨论,最终权衡利弊达成协商一 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及思辨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对于学生无法把 握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恰当的建议、启发和指 导,甚至解决问题。 其次,通过全程跟踪项目训练过程,建立 教师评学机制。教师要事先建立计划,然后全 程跟踪项目训练过程,做好指导工作。在项目实 训中,首先由专业老师针对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评 价(如文档的撰写能力、编码的效率和质量、书 写风格和操作规范、设计文档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等);其次由项目实训教师针对开发工具与开发 技巧综合应用能力、项目进
8、程控制把握能力、工 程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最后,通过制定评价标准,量化学生工作 效果。教师根据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制定 评价标准,以分数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 力。该方法也模拟了现实工作任务的绩效管理考 评工作,实现了“项目团队”对“员工”的绩效 考核和激励作用。2.2实训评价体系( 1 )教 师 评 分=个 人 项 目 完 成 评 价 分 50%+考勤分 30%+课堂表现分 20% 。 ( 2 )小组得分=答辩分 70%+小组互评价 分 30% 。 ( 3 )成员贡献分=教师评分 50%+组内成 员互评分的平均数 50%。 ( 4 )学生最终得分=小组得分 50%+成员 贡献分 5
9、0%。 教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以上评价 标准、计算方法就可以公平、公正地量化学生的工作能力。2.3实训评分标准( 1 )考勤分。 评分公式:考勤分= (实际次数/采集次数) 100% 。 ( 2 )课堂表现。由教师主观评价学生的课堂 表现,包括纪律、课堂回答问题表现、作业情况。 评分公式:课堂表现分=纪律 50%+课堂 回答问题表现 20%+作业完成情况 30% 。 ( 3 )个人项目完成评价。系统划分为基本模 块数量和扩展模块。加分,为特殊成员贡献,如 扩展模块完成情况、增加额外系统功能、有创意 的设计、答辩表现出色等。 评分公式: 项目完成评价分=学生分配模块数量/系 统 基 本
10、划 分 模 块 数 量 50%+阶 段 评 价 得 分 30%+附加分 20% 。 ( 4 )小组互评价。通过小组互评价可分为A 、 B 、 C 、 D 、 E 5类,分别对应( 90分、 80分、 70 分、 60分、 059分)。 评分公式:小组互评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 后的平均分。 ( 5 )组内成员互评分。通过组内成员互评价 可分为A 、 B 、 C 、 D 、 E 5类,分别对应( 90分、 80分、 70分、 60分、 059分)。 评分公式:组内成员互评分=去掉最高和最 低分后的平均分。 ( 6 )答辩分。答辩分主要衡量小组项目完成 情况、 PPT制作与讲解、系统演示与运行。 评
11、分公式:答辩分=小组项目完成模块数 量/系统基本模块数量 50%+PPT制作与讲解 30%+系统演示与运行 20% 。3 实施与效果分析 本考核方法公式较多,在实施过程中可能给 考核教师带来工作量的加大,但是我们通过充分 利用计算机信息辅助技术,制作各种程序,包括 考勤统计小程序、电子表格设计、教务系统对接 程序等,大大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作量,教师只 需在实训的各个阶段中采集数据即可自动完成最 终成绩的计算,即实训完成时成绩也就自动实时 得出。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量只是计划和布置任 务,并在各个阶段采集数据,使用软件工具而已。 同时,由于该考核方法可以兼顾各种细节, 包括每堂课的考勤、每个学生的
12、民主评价等,并 且减少了教师主观评价因素,实现了每分成绩都 有其合理依据,最终得出的成绩比较客观合理。 该方法在日常教学项目实战中得到师生好 评,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评价缺乏客观 依据的矛盾。因为该方法中考虑到了附加分的计 算,可以拉开分值档次,大大地激励了能力强的 学生的发挥,以及作品的进一步创新。 总之,在计算机综合实训课程中该考核办法 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研究其应用特征有一定的 普遍性,相信该考核方案可以进一步推广至各类 工科项目实训课程中,甚至其他类型的实训课程 中,对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具有革新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 唐锋 .实训教学设计与考评模式研究 :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 J.
13、山西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1(38): 221-222.2 张广贤 .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实现路径探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4(34): 26-27.3 曾鸿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J.煤炭技术 , 2012(31): 274-275.4 孟祥霓 ,白霄丽 ,张强 .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J.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1(28): 129-150.5 王敏杰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训教学考评模式探讨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09(345): 33-34.6 杨琼 ,刘晓明 .高职学生校外实训绩效考核方案初探 J.职教论坛 , 2009(3): 51-53.7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MBOK 指南) M.许江林 ,译 . 5 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3 年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