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思考(共214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思考(共2141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思考(共2141字)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思考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现状虽然我国将艺术教育改革作为一项重点课程全面推进,但由于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建设起步晚,发展慢,高校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问题。1教育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受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音乐教育管理模式难免走上老路,大多数高校片面追求教育的进度和速度,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有效性,不仅严重地抑制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导致了教育质量低下。11机械化管理。大多数高校在音乐教育管理上过分地强调教育的程序性,以至于缺乏灵活性和民主性。比如通过事前编写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等来安排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进程。这一种机械
2、化管理模式,使得高校在音乐教育上形式僵化,难以取得实际性的突破。12管理内容高度统一,缺乏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习惯了“由上而下”的统一调配方法,由此导致音乐教育管理内容高度统一,指令性强,下面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更谈不上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大多数高校要求老师和学生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的管理模式过分追求教学的效率,下放权力不足,致使老师和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做出调整。2课程设置随意性和不稳定性21课程结构不合理。受到专业课程的影响,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选修的形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由于选修课程并不是向全部学生开放的
3、,因此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接受音乐的熏陶。加上选修课一般是建立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之上的,从而导致接受教育的对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2课程内容单一。大多数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如出一辙,无非音乐基础知识、中外音乐鉴赏等几类课程。从课程上来看,教学内容非常狭窄,主要以基础类和鉴赏类的课程为主。大多数高校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一般比较偏爱于鉴赏类的课程,如浙江传媒学院有5门音乐课程,音乐鉴赏类就有4门,比例达到90%。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措施针对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对于建立有效的普通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议。1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是如期、高效完成任务的保障,也是贯
4、穿教学始终、联系各个教学环节的控制过程,在学校推进教学任务中发挥着全局性和整体性的作用,从而使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因此,要想加强高校的教育管理,必须首先从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入手。1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体系。在音乐教育管理上校长和主管教学的部门不应再享有绝对的权力,适当地将权力下放到院系。由于每一个院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音乐教育管理体制必须兼顾每一个学院系的自身特点。比如在制定音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时候,学校只要指出一个大概的教学方向就可以了,然后要求每个学院的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优势,制定出既符合学生发展,又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教学计划和教
5、学大纲来。这一种分权的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地考虑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真正地做到了以人为本。12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检验老师在一学期内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的评价,以量化的形式来测定和衡量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2创新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在思想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各高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创新课程设置。21适当调整课程结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情况、教育目标设计等来调整课程结构,形成以选修课程为主、必修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
6、。比如学校可以在大一上学期增加一门音乐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以音乐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弥补学生在中小学时对音乐认识不足的缺陷,基本达到音乐“扫盲”的目的。22拓展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不应仅仅停留在鉴赏上,而要以音乐为核心,多方面、多层次地拓展课程内容。根据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三类教育方向,学校可以设置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和音乐教育类课程,吸收更具有时代特征和更有生命力的音乐知识进入课堂,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三、结束语建立高效的、科学的音乐教育管理体系,对于营造和谐的、有序的教学环境,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等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当前高校在音乐教育管理上仍然有不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变化,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将逐渐走向制度化和科学化。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