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劳动力迁移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024201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劳动力迁移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_劳动力迁移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劳动力迁移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劳动力迁移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_劳动力迁移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摘要:劳动力迁移是劳动者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也是劳动力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必定要求。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中国劳动力迁移政策的改变,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普遍现象,并对中国农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劳动力迁移;劳动力迁移政策;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从工资较低的地区迁移到工资高的地区,从工作机会少的行业和地区迁移到工作机会多的行业或地区,是劳动者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也是劳动力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必定要求。在安排经济时期,中国城镇建立了以“统包统配”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农村则通过严格的户籍制度基本限制了

2、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劳动力迁移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起先大规模向城镇的迁移。从20世纪80年头起先,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普遍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淌,缓解了农村就业冲突,优化了农村就业结构,极大地促进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建了条件。一、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政策的演化1958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基本上可以自由迁徙。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以国家主席令形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户籍管理的宗旨、户口登记的范

3、围、主管户口登记的机关、户口簿的作用、户口申报与注销、户口迁移及手续、常住人口与暂住登记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标记着全国城乡统一户籍制度的正式形成。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夫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别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此后,中国始终实行以户籍管理为基础的严格的劳动力迁移政策,把城乡居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公安部为此还详细规定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即“农转非”)的内部限制指标,即每年从农村迁入城镇的“农转非”人数不得超过现有非农业人口的1.5。11018年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普遍推行

4、,在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也产生了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使农村劳动力流入到城市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头起先,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政策发生了改变。“农转非”对象渐渐扩大,限制指标有所调整,限制方法得到变更。中心政策从宏观战略层面已经起先允许甚至激励农村劳动力到就近的城镇就业。11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夫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明确激励农夫进入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夫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居处,有经营实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城镇常住户口,口粮自理。之后,政府又进一步允许和激励农村劳

5、动力的地区沟通、城乡沟通和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迁移进入了一个较快增长的时期。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夫工合法权益,改善农夫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2022年3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解决农夫工问题的若干看法,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当地转移就业容量;主动引导东部相关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农夫就业和增收等。这项举措明显地改善了农夫外出务工环境,农夫外出务工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21,比上年提高0.8个一百零一分点,常住户中外出务工人数增加530万人,比上年增长5.3

6、;农夫工月工资水平比上年增长9.9。二、劳动力迁移政策的演化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一)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农村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中国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众多,人多地少的冲突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后,农夫获得了自主进行择业和进城务工的权利,农夫外出务工的规模逐年扩大,促进了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据农业部统计,2022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6810亿元,比2001年增长1.1倍;实现利润总额14735亿元,比2001年增长1.5倍。2022年中国乡镇工业增加值达4780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6.5,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8.68,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

7、l509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13,成为支撑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依据农业部数据显示,1101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人数为34690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为3164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91.2;非农劳动力人数为304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8。而依据国家统计局供应的全国农业普查数据,11016年末,全国农村从业人员为56085.58万人。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户数21455.74万户计算,户均从业人员数为2.61人;其中,从事农业人员为42441.19万人,占75.67;从事非农业人员13644.39万人,占24.33。2022年末,全国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20016万户,比1

8、101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时增长3.7。在农业生产经营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户占58.4,比10年前削减7.2。2022年,农村非农产业就业人员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从11018年的7提高到29.2,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建了条件。(二)缓解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冲突,农村劳动力结构趋于优化从20世纪80年头起先,特殊是11012年之后,中国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快速增加。11012-11015年,平均每年转移540万人左右。11015-19101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受此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幅下降,平均每年转移3

9、60万人左右。19101年以后,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又起先大幅度增长,19101-2004年年均转移380万人,年均增长约4。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迁移,不仅缓解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冲突,也优化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依据其次次农业普查结果,2022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中男劳动力占50.8,女劳动力占49.2。农村从业人员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占70.8,在其次产业从业的占15.6,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占13.6。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村居民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从11015年的35提高到2022年的61。农夫外出务工以从事其次、三产业为主。外出从业劳

10、动力中,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2.8,在其次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56.7,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40.5。(三)增加了农夫收入,农夫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101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3.6元,到2022年达4140.4元,比11018年增长近30倍,年均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1。随着外出务工农夫数量的增加,在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中,以农业收入为代表的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代表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却稳定上升,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夫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2022年农夫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596.2元,比11015年的71.71元增长21.3倍;工

11、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也由11015年的18.0上升到2022年的38.6,上升了20.5个一百零一分点。农夫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是由农夫外出务工收入增长推动的。19101年以来,农夫外出务工收入始终呈两位数增长,在工资性收入中占有突出地位。2001年,农夫外出务工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为36.5,到2022年,农夫外出务工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40.8。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达l3706亿元,农夫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收入l440元,占农夫人均纯收入的34.8。随着农村社会化、商品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以及工资性收入的比重的提高,农村居民以实物收入为主的状况逐步被货币收入所替代。2022年农夫现金

12、收入达4958.4元,比11010年的113.12元增长42.8倍,货币收入率提高到85.6,比11010年的52.3提高了33.3个一百零一分点。农夫收入货币化程度提高,可支配实力增加,必将推动农夫收入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使农夫的生产、生活消费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全社会的市场经济循环中来,进而促进农夫增收步伐的加快。2022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224元,比11018年的116元增长26.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4。2022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比11018年的67.7下降了24.6个一百零一分点。其中,11013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到6

13、0以下,农村居民整体进入温饱生活阶段,到2000年又下降到50以下,农村居民整体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正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四)促进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增加了农业和非农业之间的沟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迁移也有利于冲破长期以来中国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经济格局,开拓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有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已由11018年的17.9提高到2022年的44.9。据统计,2000年中国流淌人口有12107万人,占总人口的9.56,其中从农村流出的有8840万人。2022年末全国农夫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外出农夫工数量为14041万人。依据2022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14、全国人口130628万人中,流淌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淌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淌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淌人口增加537万人。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10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一百零一分点。与西方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同的是,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既有流出又有回流的动态过程。中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主体始终处于一种流淌状态,并未成为输入地稳定的移民,其中绝大多数仍将返回到输出地,即农夫工的“回流”。外出劳动力的“回流”,

15、能促进农村物资投资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扩大对农田基建、农机购置等的投入,有利于农技推广和农夫技能的提高。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也把诸多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的新阅历、生活新理念带回家乡,增加了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在信息、文化等方面的沟通,并能对家乡农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打破农村的封闭状态。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EB/OL.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