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共301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共3014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共3014字)高中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摘要】生物学教育包括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其中也包含了众多可以渗透德育的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引言为导领、以科学家为榜样、以知识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以节日效应为契机对学生渗透德育,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渗透途径一、以引言为导领渗透德育教学实践中,章节开头引言部分的教学很少受到教师重视,有些教师忽略引言的教学,直接进入内容教学环节,殊不知引言正是渗透德育的良好开端,尤其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引言为导领,从学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身边的生物问题出发,借助一定
2、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的生物世界中,去领略、感受生物相关的研究领域、作用和意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的内容时,由于这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课,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很有必要。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教师利用课本引言中SARS病毒的爆发作为背景知识,用录像展示2003年SARS病毒在我国传播及危害的过程,创设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教材提供的资料,分别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来论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达到从具体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的目的。学生从引言中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部分到整体、由低到
3、高认识事物规律的方法。同时,在分析和讨论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科研人员在反击病毒、挽救人类性命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无私品质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社会责任意识。二、以科学家为榜样渗透德育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众多伟大的生物学家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会成为生物课堂中渗透德育的良好素材,科学家的精神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时刻散发着熠熠光辉,历久弥新。因此生物教学应不失时机地讲述生物学家的故事,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新闻事件的伟大成果以及背后的感人故事,尤其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生物学家传记
4、,使学生感受、体会生物学家的情怀、态度和人生。高中生物教学由于课时限制,不可能每位生物学家都介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介绍。例如,在讲解必修三“免疫”一节内容时,对我国药学家屠呦呦的介绍:屠呦呦于1971年在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发现青蒿素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她又于1992年发明出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双氢青蒿素,并于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生物教材中有关科学家的榜样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发掘,生物科学史中
5、科学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定会成为生物课堂中德育的宝贵资源。三、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知识教学应该避免传统意义上的强调碎片化记忆性的呈现方式,应该转向以知识为载体,寻求探索知识本质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培养。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重点帮助学生建立辩证思维方式,用联系、变化、发展的观点辩证地观察、思考、分析、处理生物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识时,绝不是简单呈现其定义和反应式的回忆识别。光合作用是整个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核心概念,处于生物教学的中心地位。应采用概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感知概念理解概念生成概念运用概念逐步获得有关光合作用知识本质
6、的内涵,并将其内化构建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这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四、以实验为手段渗透德育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验证假说、总结规律、形成理论的依据。一个实验从设计到完成需要脑、感官、肢体的综合运用,它不仅在智力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非智力上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亲身体验品德行为的环境。学生在实验过程所形成的敢于质疑的习惯、严谨求实的态度、用于探索的精神和乐于合作的作风,对学生终生受益。例如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
7、,书本上用30%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使之失水。此时,有学生提出:“既然只要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就会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那么能否用其他溶液来代替30%蔗糖溶液?”教师此时可鼓励学生探讨用什么溶液来代替蔗糖溶液呢?最适合的浓度是多少?学生经过讨论和实践发现用5%的氯化钠溶液效果更好。这种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想法和用于实践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又如“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改进:用盖玻片的一侧或者牙签取代毛细吸管蘸取滤液划线;滤纸条可以用圆形滤纸代替,把滤液滴在圆心上,再把层析液也滴在同一圆心上进行扩散等。这些方案的设计都显现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学生不囿于既定结论,敢于质疑和再
8、创新的精神。五、以节日效应为契机渗透德育节日是典型的社会产物,是“社会的心理调节器”。节日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们的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文化娱乐等,融汇了丰富的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氛围,背后蕴含的是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它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协调学生心智发展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人体免疫系统”时,可以引入世界艾滋病日的例子:自从1981年6月5日第一例艾滋病被发现以来,艾滋病迅速扩散和蔓延,成了危及全人类生存的最恐怖“杀手”,人们称之为“世界瘟疫”,世界卫生组织将
9、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在对艾滋病知识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感受到世界艾滋病日中所蕴含的对生存、关爱、包容的理解。在国内外的众多节日中,蕴含着生物德育内涵的节日非常多,如“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眼日”“中国植树节”等都可以成为良好的德育素材。总之,使用德育素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合理选择并巧妙地利用德育素材开展教学活动,紧扣德育目标,才能促进学生高质量思维活动的形成,彰显生物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师应广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不失时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