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人才培养与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不适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高职人才培养与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不适应.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议高职人才培养与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不适应 【摘要】高职院校应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考虑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育定位,有效地解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高职;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 U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6917-0065-02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3年头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限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产生的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世界各国的工业、农业、科技、
2、经济、军事、社会乃至生活等方面广泛渗透使机械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计算机、仪器、仪表、机械、电子、通信、汽车、电机电器等行业发生的深刻的改变,使整个工业面貌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和各种产品向着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高牢靠性、低消耗方向突飞猛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化 智能化是2l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探讨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光机电一体化 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
3、统的传感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网络化 20世纪90年头末,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化等都带来巨大变革。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的各种远程限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限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头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敏捷,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肯有不行比拟的优势。 系统化 系统化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纳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
4、结构。系统可以敏捷组态,进行随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限制和综合管理。 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削减,生态环境受到严峻污染。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运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育的定位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育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将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物质实体或对社会产生详细作用的工作,进行技术应用、现场实施与服务,应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学问、较宽的专业学问、较强的工作现场技术应用实力。高职机电一体化
5、人才应具备如下学问与实力: 学问结构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学问;具有肯定的政治理论学问和人文学问;具有所需的机械制造、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本学问;具有电工、电子、自动限制等方面的基本学问;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学问;具有数控机床加工与编程、数控技术、CADCAM的基本学问;具有数控技术综合应用的基本学问:具有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学问。 实力结构 一是社会实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须要的行为实力,详细包括口语表达实力、人机对话实力、英语会话与阅读实力、意志品德、获得学问的学习实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力、分析问题的思维实力、开展活动的组织实力、团结同志的协作实力、开拓发展的创新实力。二是基础实力
6、。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各项基础实力,详细包括机械制造、电气限制与计算机应用三项基础实力。三是专业实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须要的专业技能。 三、机电一体化发展与高职课程设置的不适应 由于机电一体化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相关技术的发展都在推动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因此,其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这就必定导致原有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与其发展不相适应,详细表现在:PLC课程:我院主要讲解并描述、试验的是小型PLC的原理、编程等,而现在不仅小型PLC被广泛运用,而且中型、大型PLC及DCS系统均已广泛运用。检测与传感器课程:各种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的传感器层出不穷,网络化的传感器也已出现,而课程中涉及很
7、少。机电类专业中的机类课程目前仍大多停留在传统机械上,目前机电设备的修理仍把机械修理与电气修理截然分开,不利于培育机电复合型人才。新型的数控设备更新速度快,技术含量高,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设备相对滞后。从当前新成立的我院及其他高职院校的老师队伍的现状看,现在达到双师型老师标准的应当说只是少数,尚有大部分老师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并成为制约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四、解决机电一体化发展与高职课程设置的不适应的方法 设备方面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应购买先进设备用于教学实践环节;购买与自制相结合更新设备;学院应与企业合作,借助企业的先进设备与企业共同培育人才。 课程方面 一是课程内容的综合化。随着
8、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学问更新的加快,要求课程内容实现跨课程有机融合,各门课程之间要体现合理的相互联系,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二是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应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形成模块,模块化课程可充分增加课程的敏捷性,既可保持普适性较强课程的稳定性与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运用又便于开发新课程以适应技术的快速改变与面对社会培训课程的开发。三是课程目标的定向性。数控技术的综合性较强为使培育目标能依据社会需求刚好调整,应开发基于专业基础平台、目标不同的定向性特地化课程,实现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维护及修理等不同的特地化培育方向。 教材建设 要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刚好更新、自编、补充教材内容。 实
9、践环节 应主动进行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试验室、工作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弥补理论教学上的不足。 老师方面 学院每年应老师送出去深造、进修;或到企业学习,了解机电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最新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大力培育具有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双师型老师。 作者简介:李月忠,广西玉林人,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物理学讲师,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师型老师,探讨方向:物理学、电机学、高电压技术教学。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