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2022年1月12日,我国闻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外语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夫人李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李佩1917年诞生,1936年9月考入北京高校经济学系。1947年2月,李佩赴美国康奈尔高校求学,次年2月与郭永怀结婚。1951年,在康奈尔高校语言学系教授中文。1956年10月,李佩与郭永怀携幼女郭芹举家回国。 1961年2月,李佩先生调入中国科学技术高校,担当外语教研室英语老师。11018年,李佩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高校探讨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直至11019年离开讲台,李佩先生在中国科大从事外语教学近40年,为外语教学和探
2、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佩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81岁时,李佩开创了“中关村大讲坛”,将高水准的各种讲座和报告会带到中关村。从19101年到2022年,总共办了600多场。 她带走了一个时代 有人说,101岁的李佩先生“带走了一个时代”。几乎每一位大家离世,我们都能听到类似的感慨。季羡林如此,钱学森如此,杨绛如此,刚刚逝世的李佩和周有光也是如此。“带走了一个时代”几乎成了社会赐予一个人最高的墓志铭,近乎一种集体式的最高赞扬。 今日,人们怀念“那个时代”,正是怀念那个时代美妙的、这个时代正在流失的品质。学生们怀念他们“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从李佩身上看到,“
3、老师就是这个社会的精神遗传基因”。李佩说:“你得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杯水!”退休后,她长达13年组织讲座,做各种公益。她说真话,敢指责,不管对方的职位有多高。她不说大词,也不喜爱高谈价值观,她更情愿做事。 有人试图弄清,为什么这个个头矮小的、不满80斤的老人能用细小的肩膀扛起那么多的艰难。她中年时丈夫走了,到老年时唯一的女儿走了,她经验过大风大浪、人生漩涡、风云际会,却依旧“真”着,不慌不张着,“要眇宜修”着她曾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还得走下去,而且应当以主动的看法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让它来克服自己。”这种废墟上的优雅,险境里的真我,对国家命运的时刻关切,背后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精神气质
4、。 利他主义的大境界和大才智 在李佩先生这一代的学问分子身上,总是能看到传统文化对于他们深刻的影响。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在近代民族国家已经逐步形成的时代条件下,在这一代学问分子中演化成为剧烈的家国情怀。李佩先生又长期在海外工作和生活,西方学问分子中那种绅士淑女特有的“优雅的责任感”在她身上也有深深的烙印。而回国之后,在特别的历史语境之中,集体主义对于这一代学问分子的影响也特别深刻,他们谦恭、克制、忠诚和勤奋。虽然这些品质连同那个时代,在今日存在争议,但对于个人来说,这些品质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非常珍贵的。李佩先生,正是集这三种文化的优点于一身。 于是我们便看到一个无私、敬业的李佩,也
5、看到一个优雅、知性的李佩。在她生命丰盈的时候,她尽全身心之力投入到宏大的事业当中,造福于国家社会。在她的生命之光日渐黯淡的时候,她也没有遗忘帮助他人。临去世前,她的记忆力严峻衰退。有次挚友来访,她7次恳求挚友帮她买一瓶瑞典生产的药,最终才知道她是帮照看她的保姆买的。一个日渐失去记忆的老人,仍旧在惦念着保姆的病情,这样的故事怎能不令人动容?在对事业的奉献中,在对他人的关爱中,李佩先生并没有失去自我。在人们的印象中,李佩先生是优雅的,有自己的精致生活。在学生眼里她是“一周穿衣服不重样,耄耋之年出门也要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别上卡子的爱美的李佩先生”。“公而不忘私”,是一种大境界,大才智。 “生活就是
6、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中關村科源社区的13、14、15号楼被称为“特楼”,那里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者。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郭永怀、赵九章、顾准、王淦昌、杨嘉墀、贝时璋等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如今中关村的房价都快10万元一平方米了,而李佩先生60年不变的家,却像中关村里的一座孤岛。 这座岛上,曾经还有大名鼎鼎的郭永怀先生。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高校回国,是受钱学森之邀。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当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胜利爆炸的其次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快乐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了什么。1968年10月5日,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在西郊机场着陆时
7、失事。在烧焦的尸体中有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劲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觉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最终,确认这两个人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冷静,几乎没说一句话。郭永怀走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胜利。后来,李佩将郭永怀的骨灰从八宝山烈士公墓请了出来,安葬在中科院力学所内的郭永怀雕塑下面。“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李佩的老挚友、中国科学院高校的同事颜基义先生,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她。 钱、年龄对她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 11019年中美正式建交,李佩就向学生介绍美国高校招收探讨生的方法,激励大家申请
8、自费留学。她还和李政道一起推动了中美联合培育物理探讨生项目,帮助国内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到11018年该项目结束时,美国76所优秀高校共接收了中国915名中美联合培育物理探讨生。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李佩先生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哥伦比亚高校选录学生。 11017年,李佩退休了,但她还是接着给博士生上英语课,始终上到80来岁。中国科学院高校党委副书记马石庄,就是李佩博士英语班上的学生。他说,他一生中遇到过许多好老师,但“我见过的最宏大的老师是李先生”。李先生传授的不仅是学问,更是“人学”,是人格的完善。在马石庄眼里,李先生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多年的交往中,他感觉这个老太太淡定极了
9、,从没有慌惊慌张、一丁点邋遢的时候。“一个人从战火中走出来,经验过多数次政治运动,走过大半个地球,中年丧夫,老年丧女,还有什么能让她不淡定、不沉静?”马石庄说,“101年里,她见过太多的是是非非、潮起潮落。钱、年龄对她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一个连孤独都不惧怕的人,还惧怕死亡吗?” 探求“钱学森之问” 李佩的晚年差不多从80岁才起先。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101年到2022年,每周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讲座,每场200多人的大会厅都坐得满满当当。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程郁缀、沈天佑、高登义、甘子钊、饶毅等名家,都免费登上过这个大讲
10、坛。讲座的内容也五花八门:农村问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天体演化、昆虫、爱斯基摩人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美国总统大选、天津大鼓等等。“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请得动各个领域最顶尖的腕儿。”有人感慨。 开论坛是极其琐碎的工作。有时候和主讲人沟通,从主题到时间确定,来来回回要打几十个电话。确定了主题,她就带着年轻的挚友在中关村四处贴海报。等到94岁那年,李佩先生实在“忙不动”了,才关闭了大型论坛。在力学所的一间办公室,她和一群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学生”,每周三开小型研讨会,除了寒暑假,平常都风雨无阻。有人回忆,在探讨“钱学森之问”求解的根本出路时,三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并列而坐。北大资深教授陈耀松先生首先说了“要靠民主”四个字,紧接着,郑哲敏院士说“要有自由”,随后,李佩先生不紧不慢地说“要能争辩”。这一幕在旁人眼里真是精彩、奇妙极了。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